在火力、水力及核能電廠中,天康電廠電站熱電阻作為關鍵溫度傳感元件,廣泛應用于鍋爐、汽輪機、發電機繞組、管道介質等部位的溫度監測。其測量精度直接關系到設備安全運行與能效控制。然而,若安裝不當,將導致響應遲緩、讀數偏差甚至傳感器損壞。因此,遵循
天康電廠電站熱電阻科學規范的安裝流程,是確保其成為電廠精準識別的前提。

第一步:選型確認與測點評估
根據被測介質溫度范圍(–200℃至+600℃)、壓力等級、腐蝕性及安裝空間,選擇合適類型:
裝配式熱電阻適用于一般管道;
鎧裝熱電阻抗振性強,適合汽輪機軸承等振動環境;
隔爆型用于氫冷發電機等防爆區域。
同時確認分度號(Pt100常用)、精度等級(A級±(0.15+0.002|t|)℃)及接線方式。
第二步:安裝位置科學選定
測溫點應位于介質流動穩定、無渦流或死角的直管段,距閥門、彎頭下游≥10倍管徑;
插入深度應≥保護管外徑的8–10倍(通常≥150mm),確保感溫元件浸入介質;
對于大口徑管道,建議使用加長保護套管并傾斜45°迎向流體方向,提升響應速度。
第三步:保護套管與密封安裝
優先采用活動卡套螺紋或法蘭連接,便于后期維護;
螺紋接口處纏繞耐高溫生料帶或涂抹密封膠,防止泄漏;
若介質壓力>1.6MPa或溫度>300℃,必須使用帶錐面密封的高壓保護管,并按扭矩要求緊固;
氫冷系統需采用雙密封結構,防止氫氣滲漏。
第四步:接線規范與抗干擾措施
采用三線制接法,將三根同材質、同截面積(≥1.5mm?)屏蔽電纜接入DCS或變送器;
屏蔽層單端接地(通常在控制室側),避免地環路干擾;
信號電纜與動力線分開敷設,間距>300mm,必要時穿金屬管隔離。
第五步:安裝后驗證與標識
安裝完成后,用萬用表初測電阻值(Pt100在0℃時為100Ω,室溫約110Ω),判斷是否短路/斷路;
系統上電后比對相鄰測點或歷史數據,確認趨勢合理;
在接線盒與DCS通道做好清晰標識(如“#2爐主蒸汽溫度-TI201”),便于運維溯源。